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0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88篇
财政金融   1篇
工业经济   6篇
计划管理   5篇
经济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1篇
农业经济   3篇
经济概况   1篇
水利工程   52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新疆平原区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新疆昌吉地下水均衡试验站测得的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量资料为基础 ,讨论了影响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的因素 ,计算了潜水年降水入渗补给系数 ,建立了年降水入渗补给系数与潜水埋深间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坡地水文过程的数学模型、实验检验、数值解方法以及简化途径等各环节研究作了分析评述。在指出可以肯定结论的同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产流机制和坡地水文研究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淮北砂姜黑土区降雨入渗补给系数与其影响因素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玲  王式成 《治淮》2001,(6):36-37
在人们直观认识中,降雨入渗补给系数αg随降雨量、地下水埋深、包气带土壤含水量等因素呈单一变化,其至拟合出某些经验公式,这种认识是片面的,淮北砂姜黑土αg同时主要受以上3种因素的影响,是多种因素同时作用的结果,而且这3种因素影响作用基本相当,所以,不加任何条件地说αg,随某一因素而单调变化,显然是不合于客观情况的,本文通过砂姜区αg形成的机制,并结合110组数据和客观现象,分析了本区降雨入渗补给系数随其主要影响因素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4.
利用双套环法对长江中上游水土流失严重区的50个县(市)进行原他测试,对其典型土壤的稳渗速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稳渗速率在长江中上游地区呈现规律性的地域分异,四川盆地以及毕节地区是稳渗速率高值区,陕南和陇南地区、三峡库区以及丹江口库区足稳渗速率一般区,金沙江下游地区以及湘东赣南红壤丘陵区是稳渗速率低值区;上壤稳渗速率随土类发生有规律变化,黄壤系列土类最大,然后是石灰土、紫色土,红壤系列土类稳渗速率最小;土壤稳渗速率与质量密度呈负相关关系,与孔隙度、大于0.25mm风干土水稳性团粒含量、有机质含量以及粉/粘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采用人工降雨的方法,通过在甘南县进行的原位降雨入渗实验,揭示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区坡耕地的土壤水分入渗规律,并应用实码加速遗传算法完成对入渗模型的参数优化.  相似文献   
6.
对黄河源区高寒草甸产流机制进行研究,为河源区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科学规划管理提供基础水文理论认知。基于野外降雨-径流试验,通过回归分析构建考虑坡度和覆被因子的暴雨和中小雨产流计算模式,精度良好,能够反映暴雨和中小雨2种降雨模式下高寒草甸产流的一般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因草甸土-植体系蓄容能力较强,高寒草甸区地表产流主要发生在暴雨模式下,中小雨模式下的地表产流量一般很小。模式应用表明,草甸发生退化后,暴雨和中小雨入渗均有减少,暴雨模式下退化草甸比高覆草甸入渗减少约12%,中小雨模式下减少约3%。  相似文献   
7.
降雨条件下滑坡体稳定性与裂隙诱发入渗密切相关。为了探究裂隙发育对堆积体降雨入渗的影响,以澜沧江某巨型堆积体坡表发育的裂隙现象为出发点,设计了均质堆积体和主-次裂隙堆积体2种模型。通过室内物理模拟试验及数值分析,并结合土体中的含水率、基质吸力、湿润锋迁移速度及深度的变化趋势可得出以下结论:裂隙型堆积体在降雨1 h和观测23 h的整个时间段内,其湿润锋迁移变化趋势可归纳为入渗加速→峰值→入渗减速→趋向于0;裂隙的存在为雨水入渗提供了有利的通道,雨水可到达土体深部,形成暂态饱和区,随降雨结束又逐渐消散;降雨在裂隙型发育的堆积体中的入渗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即前期完全入渗、裂隙下方强烈入渗、补偿加速入渗及水平侧渗。研究结果可为后续滑坡复活机理和稳定性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针对某堆积体局部粗、巨颗粒于坡中、坡脚不同发育位置富集现象展开室内降雨模型试验,通过孔隙水压力、基质吸力、体积含水率及湿润锋迁移形态的变化情况,探讨粗、巨颗粒于堆积体坡中、坡脚位置局部富集在降雨入渗过程中的差异性影响。研究表明:(1)坡中(A组)、坡脚(B组)局部粗、巨颗粒富集导致的架空现象致使降雨过程中形成雨水优势入渗通道,富集区下方的入渗速率明显快于周围均质土体;(2)B组堆积体右侧入渗速率比A组堆积体更快,而左侧入渗速率不及A组堆积体;(3)B组堆积体的整体渗流特性更强,其湿润锋运移率先触底,比A组堆积体提前72 h;(4)A组堆积体湿润锋迁移形态先期中部呈平缓凹形下渗,较B组右侧凹形下渗范围更宽;后期均呈平滑弧形入渗,而B组堆积体浸润面积较A组更小。(5)A、B组堆积体降雨入渗可划分为竖向入渗阶段和侧向入渗阶段,但存在明显差异,A组堆积体竖向入渗快于侧渗,而B组堆积体竖向入渗慢于侧渗。  相似文献   
9.
华北平原中部地区含水砂层颗粒细且薄,对地下水储蓄和地表水入渗不利。选择河道带进行地表水入渗试验,以获取最大地下储蓄空间,为该区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良策。试验区选在南宫溹泸河,人工引水1.5个月,获取大量监测数据,据此对地下水位和水量的变化特征、入渗量和地下水库调蓄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干涸河道引水入渗,入渗比例可达80.54%;溹泸河上下游2个断面Ⅰ-Ⅰ′和Ⅱ-Ⅱ′河道垂向渗透速度为10.81 m/d和10.72 m/d;水平扩散速度为1.69 m/h和2.38 m/h。由于Ⅰ-Ⅰ′断面垂向渗透速度大于Ⅱ-Ⅱ′断面,而水平扩散速度小于Ⅱ-Ⅱ′断面,所以Ⅰ-Ⅰ′断面形成的水丘相比Ⅱ-Ⅱ′断面较为明显,且不易消散。计算结果显示,试验区调蓄库容为1.87亿m3。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促进阿拉尔生态城市建设和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以阿拉尔市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选取校园、市政、居民区、道路绿化带4个功能区绿地土壤,用环刀法测定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并做了模型拟合和分析。结果表明:4个功能区绿地土壤水分入渗性能存在明显差异,稳定入渗率为道路绿化带绿地(0.31 cm/min)校园绿地(0.05 cm/min)市政绿地(0.02 cm/min)居民区绿地(0.01 cm/min);应用常用的入渗模型进行了拟合,通用模型及Kostiakov模型能较好地描述4个功能区的绿地土壤入渗特征,Philip模型在本区的适用性最差。研究结果为阿拉尔市绿地土壤的管理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