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31篇
  免费   614篇
  国内免费   387篇
财政金融   2063篇
工业经济   1214篇
计划管理   3124篇
经济学   1407篇
综合类   595篇
运输经济   152篇
旅游经济   13篇
贸易经济   1871篇
农业经济   563篇
经济概况   1053篇
水利工程   6016篇
信息产业经济   30篇
邮电经济   31篇
  2024年   94篇
  2023年   378篇
  2022年   443篇
  2021年   454篇
  2020年   431篇
  2019年   429篇
  2018年   246篇
  2017年   402篇
  2016年   473篇
  2015年   689篇
  2014年   1254篇
  2013年   1062篇
  2012年   1211篇
  2011年   1181篇
  2010年   1012篇
  2009年   1112篇
  2008年   1139篇
  2007年   847篇
  2006年   566篇
  2005年   682篇
  2004年   919篇
  2003年   651篇
  2002年   499篇
  2001年   352篇
  2000年   374篇
  1999年   194篇
  1998年   192篇
  1997年   168篇
  1996年   134篇
  1995年   94篇
  1994年   99篇
  1993年   73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86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2.
3.
国外货币政策操作并没有关注产业结构调整的先例,所以我国货币政策是否应关注产业结构调整一直是一个存在争议的议题。研究发现:在理论层面,货币政策只能在短期内产生"结构性"的非对称性效应,当跨越资本投资影子价值"均衡点"后,货币政策的产业结构调整预期目标并不会产生;在实证层面,非参数格兰杰检验结果显示,当滞后1—9个月后,货币政策是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指标和"结果"的格兰杰因果原因,但随着滞后期增长,货币政策并不是产业结构调整的格兰杰原因。此外,无论是在"过程"层面还是在"结果"层面,产业结构调整都不是货币政策的格兰杰因果原因,二者间不存在互动效应。研究综合表明:作为经济总量调节的货币政策关注产业结构调整,只能视为短期性、暂时性经济行为,不应将其视为常态化工具。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国家统计年鉴及地方统计局数据,测算比较工业分行业增加值率的差异,并从盈利水平、生产阶段、产品加工深度及产业分工细化程度等角度分析行业差异的原因,最终提出提升中国工业质量效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一边修炼技术内功,一边收购拓展产品线。中国A股市场,向来藏龙卧虎,不缺低调实力玩家,也不乏造富神话,科技板块更是如此。以芯片股为例,去年一年涨势惊人,从事半导体设计与分销的韦尔股份更是在6个月内,股价实现超400%的涨幅。  相似文献   
6.
7.
普惠金融和金融稳定性都是近年来业内热议的话题。然而,普惠金融对于金融稳定性的影响至今没有统一的结论,并且由于普惠金融数据的稀缺性和相对新颖性,有关两者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较少。为了填补这一空白,笔者使用了来自2004-2017年间140多个经济体的面板数据,从金融服务的使用情况和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两个维度考察了普惠金融是否有助于一个国家的金融稳定。结果表明:银行分支数、个人贷款率显著地降低了银行违约概率和不良贷款率,对促进经济体的金融稳定有着积极作用。在高收入国家,普惠金融的发展对金融稳定性影响不大;在中等收入国家,普惠金融的发展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有利有弊;在低收入国家,扩大金融包容性会显著增加金融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9.
10.
《价值工程》2019,(18):256-259
本文梳理总结了国内外文献,分别对稳健参数设计以及多响应优化方法进行阐述,通过对文献的整理,了解稳健参数设计的发展历程、研究现状,并分析稳健参数设计和多响应优化方法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