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1篇
工业经济   2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运输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1篇
农业经济   15篇
经济概况   8篇
水利工程   8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本文针对安徽省淮北地区农业生产和发展井灌,阐述了井灌建设与管理使用密切结合,工程技术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密切结合的重要性,提出了加强这两个密切结合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潘强  徐得潜 《治淮》2007,(11):40-41
一、自然及土壤侵蚀状况安徽淮北地区属我国北方土石山水力侵蚀类型区,据统计,全区水土流失面积470.78km2,占土地总面积的1.21%,土壤侵蚀模数为200t/km2·a左右。除黄河故道有部分风蚀外,其他均以水力侵蚀为主,水力侵蚀占土壤侵蚀  相似文献   
3.
本文构建适宜于淮北地区的水资源承载力三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基于AHP构权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通过选取典型地区特定年份相关数据,计算典型地区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数,开展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研究,旨在促进区域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张斌 《治淮》2011,(5):35-36
安徽沿淮淮北地区包括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6市及沿淮部分县(市),人口约3242万,占全省的48.5%;面积5.21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37.5%,是重要的能源基地和粮棉油产区,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5.
曹冬红  刘涛 《治淮》2012,(8):13-14
一、前言徐州市奎濉河流域位于废黄河以南,发源于徐州市云龙山区,是淮北地区跨苏皖两省的骨干排水河道,流域面积3598km2,徐州段奎河长25.8km,现状防洪标准20年一遇,排涝标准3年一遇。早年的奎河水质清澈,随着徐州市工业发展和人口聚集,奎河逐步演变成为徐州市区的排污河道,造成苏皖两省污染纠纷不断,也成为省界敏感地区。二、奎河水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钱琛 《企业文明》2011,(3):48-49
国家电网,值得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运动铭记的领跑者。2010年入冬以来的华北和淮北地区遭遇了历史上少见的大旱,山东大部分地区自从去年9月23日以来近140天基本无有效降水,发生了严重的秋冬春三季连旱。据分析显示,如果到今年2月底仍然没有大范围有效降水,全省气象干旱将达到200年一遇,部分市将达到500年一遇;如果到3月底山东仍无大范围有效降水,全省气象干旱等级或将达到  相似文献   
7.
非充分灌溉理论在淮北地区尚处在认识阶段,但它较好地适应了本区灌溉水、气候,灌溉特性,灌溉思想,土壤与农业等地区特点,同时做到了资源,效益,环境三统一,是一门值得我们去研究推广的新兴灌溉科学,在淮北地区是潜在的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花建慧 《治淮》2007,(9):9-12
淮北市位于安徽省淮北地区北部,黄淮海平原南端,是安徽省缺水地区之一,"十五"期间被确定为安徽省政府"861行动计划"的煤电和化工产业基地。建市40多年来,逐步形成了  相似文献   
9.
10.
安徽淮北地区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和粮食主产区,在全省经济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安徽省委、省政府将淮北地区发展列为"861"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必将极大拉动淮北地区经济增长,但淮北地区人口密集、耕地率高,人均、亩均水资源占用量均不足500 m3,是全省水资源最为短缺的地区。由于水资源不足,水环境容量小,已影响到许多重大项目的引进和实施,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新时期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要求,在淮北地区水资源状况、特征、存在问题基础上,根据水资源在地域上的分布特点、开发潜力,从宏观上提出了解决该区缺水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