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6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27篇
财政金融   7篇
工业经济   23篇
计划管理   24篇
经济学   18篇
综合类   8篇
运输经济   4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13篇
农业经济   30篇
经济概况   19篇
水利工程   816篇
  2025年   19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欧阳华 《水力发电》1995,(5):17-19,34
华东电网水电比重日益下降,系统发展需要建设多种型式的调峰电源,通过对新安江电站扩机与兴建抽水蓄能电站的比较分析,认为二者各有利弊,并不互相排斥,就目前的工作深度而言,新安江电站扩机60万-80万kW技术可行,经济上合理,建议抓紧开展下阶段前期工作,新安江电站扩机所需资金应从全网角度解决。  相似文献   
2.
中国水利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下游发生断流的自然因素是降雨偏少、径流量偏枯,决定性因素是黄河流域用水量急剧增加,而直接原因是缺乏有效的管理。黄河上中游的治理造成下游主河槽萎缩,一旦上游发生暴雨,洪水漫流造成灾害。为了保证黄河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强调在黄河流域和下游两岸建立节水型的社会并严格保护水源,防止污染。长江中游防洪工作中的重要矛盾是由于人口增长带来土地的过度开发,从而造成围湖和蓄洪的矛盾。今后应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将水利工作纳入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巨系统中,修订水利规划,提高用水效率,保护水源和生态环境,完善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组织多部门、多学科的协作攻关。  相似文献   
3.
将宽阔的溃口洪水行进范围概化成由河道水塘和联系河道组成的网河,用一维非恒定流方程组来描述主要的水充运动状态,通过简化和变换,改写成统一的四点线性隐式有限差的方程组形式,再用双消除法求解,全部计算在微机上实现,参数用实测资料率定,成果具有较好的精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横水流方向的水位流量变化,为防洪水利计算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部分地区峰谷负荷分时电价作了一些探讨性的研究,尤其对峰谷分时电价的理论形成基础,在试行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5.
三峡水利枢纽的设计洪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进行了大量分析研究后,认为三峡水系列采用P-Ⅲ型理论分布曲线进行拟合是合适的,采用1954,1982,1981年实测洪水作为设计洪水典型是可行的,安全的;采用的入库设计能反映三水库建成后的实际情况;各种时段洪量的期望概率,十分接近或销低于设计频率,能满足工程指定的设计标准;计算的可能最大洪水及校核洪炎为117500-127000m^3/s,7天洪量607-652亿m^315天洪量可能最大洪水为1  相似文献   
6.
Geomorphological, engineering and ecological surveys were carried out at 18 flood alleviation schemes in the UK to evaluate their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As no pre-scheme river corridor surveys had been carried out at any of the sites to enable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to be directly assessed, controls were established in natural sections adjacent to five of the engineered reaches. A space–time substitution enables the pre-scheme conditions to be estimated for comparison with the engineered reach. Th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annel at bankfull conditions exert a strong influence on plant community composition. Paired assessments were carried out for engineered/control reaches on five rivers and this revealed which species and habitats were most affected by various engineering treatments. The general conclusion was that dredging, widening and straightening rivers reduces the number of desirable species, whereas two-stage channels and schemes involving the construction of flood banks at the edge of the meander belt maintained the richness and preserved and enhanced the occurrence of key species. Data from every cross-section, engineered and control reaches, enabled a model to be developed relating species occurrence to physical habitat features. This can be used to predict, at the stage of appraisal or design of a project, the likely response of the river to any particular engineering works. Given information on the existing condition in the river, it enables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the scheme, in terms of its effect on river bed plant species, to be assessed.  相似文献   
7.
关于水库防洪调度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在分析了水库实时防洪调度与设计阶段防洪调度的差别后,对在实时调度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水库效益的两种主要措施──分期防洪调度,预报调度,在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作了探讨,分期防洪调度应注意摸清分期洪水的规律;正确划分分期时段,按规范的规定和方法计算分期设计洪水;依分期设计洪水拟定分期汛限水位。预报调度必须细致地编制预报调度方案,尽快建设自动测报系统。挖掘水库潜力关键是对来水尽早,尽准确的预知,由于不要  相似文献   
8.
长江中游是洪灾最为严重的地区,其中尤以荆江河段最为严重,长委会以往对洪水预报和分蓄洪方案的计算多采用水文学的方法,为适用实时分洪调度决策的更高要求,1990年水利部和长委会领导决定先建立一个自宜昌至大通的防洪实时调度整体数学模型,其中包括洞庭和鄱阳二湖水系,研制工作从1991年开始,并对宜昌至汉口段作了具体计算,经过1992年汛期实时预报工作的检验,又经过1993年对1969年洪湖溃口分洪进行重演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上饶地区水情水患特点及其原因,并结合上饶地区实际情况,提出治理水患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杨光煦 《人民长江》1999,30(9):13-15
长江中下游堤防多位于由表层弱透水层及下卧透水层组成的双层地基上,堤防及其地基、边滩在汛期出现的险情有散浸,管涌,流土、接触冲刷引起的渗水流砂、漏洞,穿堤建筑物渗漏,滑坡,崩岸,溢溢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