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3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16篇
综合类   2篇
贸易经济   2篇
农业经济   21篇
经济概况   1篇
水利工程   8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规律研究方向与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和黄河治理开发重大实践的需求出发,回顾了我国关于黄土高原土壤侵蚀规律研究的主要进展,分析了存在的问题,论述了深化黄土高原土壤侵蚀规律研究的重大需求,就黄土高原土壤侵蚀规律的研究方法与途径、研究方向与内容提出建议,认为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研究:重力侵蚀规律、不同治理措施配置下坡面-沟道系统侵蚀产沙耦合关系及泥沙输移规律、植被措施作用下的水文效应和产流机制、土壤侵蚀产沙发生发展过程尺度转换、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模拟理论与技术等;研究途径包括建设黄土高原土壤侵蚀试验观测体系、运用土壤侵蚀模型模拟与反演技术等。  相似文献   
2.
建设"模型黄河"工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模型黄河”是对“原型黄河”所反映的自然现象进行反演、模拟和试验,从而揭示“原型黄河”内在的自然规律。建设“模型内河”(主要包括黄土高原模型、水库模型、河道模型及河口模型),一方面直接为“原型黄河”提供治理开发方案,另一方面为“数字黄河”工程建设提供物理参数。通过“数字黄河”与“模型黄河”的联合运用,确保各种治理开发方案在“原型黄河”上实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有效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浅谈黄土高原重点水土流失区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建忠 《人民黄河》2001,23(1):24-26
黄土高原重点水土流失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现状可以用“三低”(造林成活率低、保存率低、林木生长率低)来概括,人工林具有矮化,纤细,低产,烯疏4个特征,自然条件,适地适树、苗木质量、造林技术、抚育管护等5个方面的问题是造成“三低”的主要原因,适地适树适法是现阶段防治中造林“三低”的主要技术途径,其核心是“林水平衡”合理布局,适地适树,重视经济树种、抗旱造林以及加强病、虫、鼠、免、牛、羊、危害防治,是搞好区内林业生态建设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黄土高原地区生态足迹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基于黄土高原地区资源与环境遥感调查数据,介绍了生态足迹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及目前研究现状,对黄土高原地区1991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分析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地区1991年人均生态足迹赤字为0.6761hm^2。  相似文献   
5.
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保持对小流域地表径流的影响   总被引:41,自引:2,他引:41  
穆兴民 《水利学报》1999,30(2):71-75
水土保持对径流的作用是水土流失治理中一个亟待回答的实际问题.本文用小流域平行对比观测法,分析了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保持对小流域地表径流的数量及其时间分布特征的影响,表明在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保持能使小流域产洪次数减少、地表径流模数和径流系数减小;使小流域地表径流模数的年际变率增大;在洪水产流过程中,水土保持使流域产流起始时间滞后,径流持续时间缩短,瞬时流量及洪峰流量降低以至消失  相似文献   
6.
以桥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该流域不同地貌部位的野外径流场及沟道水文站网观测资料,计算了不同场次降水的泥沙输移比,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影响桥沟流域次降水泥沙输移比的水文要素。结果表明:土壤前期含水量、流域的降水过程特征、洪峰流量、径流量、水流含沙量是影响次降水泥沙输移比的主要水文要素;提出了表示降水、径流、泥沙对泥沙输移比影响的表征参数,即降水峰现系数、径流侵蚀力和泥沙相对容重。  相似文献   
7.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的人为影响程度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的影响程度始终是黄土高原土壤侵蚀和黄河泥沙变化研究中的热门问题。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土壤侵蚀影响研究主要可以分为地质地貌学法,土地利用变化法,气候演变法和水土保持措施法等四类,地质地貌学方法又包括黄河下游冲积扇沉积模式、地貌循环理论、侵蚀的自然脉动、沟谷侵蚀速率、侵蚀期与堆积期轮回等方法。不同研究方法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评价存在明显异同。通过对现有研究方法、结果和观点的整理与讨论,认为应该提取和组织高时空分辨率的自然与人类活动要素,恢复地史与历史时期侵蚀面貌,探讨人类活动与水土流失变化的过程与机制,评价和预测人类活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黄土高原现状梯田和林草植被的减沙作用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2000年以来,黄河来沙明显减少。本文以黄土高原主要产沙区为对象,利用卫星遥感与实地调查相结合方法,获取2012年研究区各支流的梯田面积和质量信息,分析2010—2013年林草植被覆盖率及其较天然时期的变化;提出林草与梯田叠加作用地区的减沙量计算方法。基于流域尺度上构建的黄土丘陵沟壑区林草植被覆盖率与产沙系数、梯田比与减沙幅度之间的响应关系,计算在多年平均降雨条件下黄河龙门、北洛河状头、汾河河津、渭河咸阳和泾河张家山等5站以上现状林草植被和梯田的减沙能力,其值为10.65亿t,占该区天然年均来沙量的60%。  相似文献   
9.
在沟道中建淤地坝作为黄土高原地区最主要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之一,长期以来受工程投资所限,工程建设缓慢,已建工程利用和管护脱节,年久失修的病险坝大量增加。  相似文献   
10.
根据黄土丘陵沟壑区的侵蚀产沙规律,在晋西羊道沟小流域建立了坡面、沟坡和沟道侵蚀产沙子模型;在GIS的支持下计算出小流域地块间水沙汇流网络,并引入到小流域侵蚀产沙模型中,使小流域侵蚀产沙成为有机结合;模型对羊道沟22次侵蚀性降雨的侵蚀模数具有78.4%的预报精度,对羊道沟1956-1970的年侵蚀模数具有76.1%的预报精度;模型并通过了晋西汾河上游两个小流域的可移植性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