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6篇
经济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2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锋 《河北企业》2006,(11):75-75
<正>首先要从内心去除爱走极端的偏激毛病。这就要求改变头脑中对人和事的歪曲认知和非理性观念,比如“世上只有自己完美无缺,其他人都是坏蛋”;“我是独一无二的强者,对他人必须以牙还牙,让对手尝尝自己拳头的厉害”等都是非理性观念。明白了这些后,就要改变种种非理性观念,树立符合实际的合理想法,如“世上万事万物无不具有两  相似文献   
2.
3.
李稻葵 《新财富》2011,(7):34-37
中国是不是另一个日本?中国会否出现社会动荡?中国会否重走西方殖民之路?西方对中国崛起的猜疑在作者与基辛格对阵的芒克辩论会上凸显无遗。为打消这些猜疑,避免西方与中国为敌,作者以能量、复兴、影响力三个关键词向西方传递信息:中国发展的能量还未完全进发,其指向不是主导世界,而是复兴汉唐之盛,中国复兴将改变西方“非输即赢”的定式思维,并以更注重全局利益的社会经济管理方式带给世界正面的影响力。从听众投票结果看,这场辩论的目标如愿实现。  相似文献   
4.
在当时的华为看来,美国是全球扩张的典范。1997年后,为建立起类似于美国跨国公司的管理架构,华为每年将3%的收入用于向美国公司咨询。但14年过去了,华为对美国的恋情曲终人散。来自硅谷的经验帮助这家中国公司横扫非洲、中东、拉美和欧洲市场,并跃升为全球第二大通信设备商,它却仍在美国四处碰壁。迄今为止,华为还没有赢得任何与美国主要电信运营商的网络合同。  相似文献   
5.
任何商业组织面临的强有力挑战之一就是应急管理.例如,一家古老的木质品公司在商业循环周期正常期间连续生产,仅因为其持续时间比预测期更长而大吃一惊;一家最大的消费品联合批发公司的主管突然意识到,他的市场已被某一竞争对手占领了--他的下属曾猜疑过这件事,但其实它已经悄悄发生了好几年.这些事件表明,未预料事件并不以惊人的危机形式出现,相反,它由组织内部一系列简单得完全被忽略的事情所引发的.  相似文献   
6.
意义     
姜苏鹏 《英才》2012,(2):136
不必费心猜疑,毕卡比亚讨厌任何所谓的意义,无意义的意义,就是他在画作里要着重表达的。他浮华奢侈,毕卡比亚是上世纪30年代法国最多情的花花公子;他放浪行骸,没有漂亮女人就如同没有真理,毕卡比亚拥有无数情人;他冲动不羁,据说毕卡比亚换过上百辆车,最荒唐  相似文献   
7.
方琦 《经济导刊》2013,(12):23-23
<正>在如今这个自媒体时代,一位名人哪怕只有很短一段时间消失于公众视野,也足以引发媒体的猜疑和混乱。不论这样的猜疑和混乱有没有依据,也不论这样的名人是属于体制内的,还是游走于江湖之间。邓亚萍和即刻搜索的故事,由网络传播转向传统媒体报道,很快就卷起了千堆雪。  相似文献   
8.
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刘邦在洛阳南宫举行酒宴,高帝说道:“各位列侯、各位将军,不要对联隐瞒,都来说说这个道理:我之所以能取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项羽之所以失掉天下的原因又是什么呀广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派人攻略地,攻占了城邑、土地就分封给他.与大家同享利益:项羽却不是这样.他对有功的人嫉恨,对贤能的人猜疑.这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高帝说:“你们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谈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保持运粮道路畅通无阻.我不如萧何:统率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这三位都是人中豪杰,而我能任用他们.这就是我所以能取得天下的原因。项羽虽然有一个范增,却不能信任使用他,这便是项羽所以被我捕捉打败的原因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美国《新闻周刊》9月25日]中国最重要的战略问题和挑战,包括经济运行状况和两岸问题,从根本上都与中国的国家形象密切相关。诸如中国吸引的外资质量、他国与中国分享最新技术的意愿以及中国公司在全球的扩张等其他问题,也都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一个承载着猜疑和误解的国家形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财富时代》2004,(11):23-23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近十年来的第一次,是大事。虽然上调幅度轻微,但这一步有转折意义。如果只是为了这么一小步,央行似乎用不着酝酿这么久;而既然酝酿了这么久,就令人猜疑这只是开始,加息还会继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