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西湖模式的意义及其对中国遗产旅游经济学的启示
作者姓名:徐嵩龄  刘宇  钱薏红  汪秋菊
作者单位:1. 中国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732
2.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北京,100101
摘    要:文章首先分析西湖模式的制度内核及其6项意义,并与黄山模式详细比较,从而表明西湖模式基本正确处理遗产保护与旅游利用,公益性经营与营利性特许经营,政府—企业—社区、政府—企业—游客等关系,比较全面展现其经济、社会、文化和遗产保护以及政治的正面影响.其次,提炼西湖模式具有普适意义的三点启示,即制度平台选择的基础重要性,遗产服务的非营利性经营与遗产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原则,现时旅游经济学教科书用于指导中国遗产旅游的诸多缺失.这些缺失主要表现为:未能区别遗产与非遗产类旅游资源,未能接纳遗产的特殊产权性质,未能认识遗产保护的独特要求以及独特的可持续性理解,使得教科书难以正确处理门票、供需、游客权益以及旅游收益分配等问题.最后,提出创建中国遗产旅游经济学的概念性框架:①遗产旅游经济学的观念、概念和方法,应能与遗产经济学、文化经济学和旅游经济学“无缝对接”;②对遗产地的遗产类资源与非遗产类资源给予有区别的恰当的旅游经济学处理;③在遵循遗产经济学和遗产保护原则基础上,重新处理遗产旅游涉及的各项问题.

关 键 词:西湖模式  遗产旅游  非营利性  遗产保护  旅游经济学教科书  遗产旅游经济学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