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以辽中平原为例
引用本文:刘琼,杨楠,高萌萌,李小磊,王轶,郅二铨,张旭航.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以辽中平原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3,44(2):183-193.
作者姓名:刘琼  杨楠  高萌萌  李小磊  王轶  郅二铨  张旭航
作者单位:1.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北京 100081;2.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河北廊坊 065000;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083
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全国空间规划试点区资源环境综合地质调查”(DD20190506)、“全国国土空间规划重点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评价”(DD2022172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植被生态效应的荒漠化草原区地下水资源承载力阈值研究——以西辽河平原为例”(41702386)
摘    要:目的]依据农业生产的自然本底条件与国土利用现状,开展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与承载规模测算研究,可为科学支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文章依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与国土空间适宜性的基本评价导向,以辽中平原为例,通过分析农业生产的水、土、光热、环境质量、气象灾害、国土利用、生态保护等条件与风险,细化了农业生产适宜性与承载规模评价方法,并基于GIS空间分析开展了相应评价。结果]辽中平原农业生产适宜区、一般适宜区、不适宜区面积占比分别为48.1%、23.9%和28.0%。不适宜区主要受现状国土利用、坡度、土壤肥力、环境质量制约。不适宜区内分布有耕地、园地13.9万hm2,主要在平原北部的沈阳、铁岭、阜新等地。辽中平原农业生产承载规模约320.6万hm2,高出现状耕地规模约16%,整体上农业生产承载能力尚有盈余,但受水资源约束,盘锦、营口平原区域的农业生产规模超载。结论]为支撑区域国土空间规划、保障粮食生产安全,需加强辽中平原农业生产不适宜区内的耕地监管,开展周边土地及环境综合整治,必要时制定耕地调入调出方案,优化农业生产超载地区的水量调配方案及用水结构,大力推行农业节水灌溉。

关 键 词:农业生产  适宜性评价  承载能力  国土空间规划  辽中平原
收稿时间:2021/12/20 0:00:00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