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农民“贩子”是边远山区农副产品商品流通领域中的一支依靠力量
引用本文:陈应寰.农民“贩子”是边远山区农副产品商品流通领域中的一支依靠力量[J].农业经济问题,1987(5).
作者姓名:陈应寰
作者单位:贵州省安顺地委农工部
摘    要:紫云,属苗岭山脉西段端的南坡,系贵州省的边远少数民族山区和全省26个贫困县之一。这里,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各类“贩子”蓬勃兴起,成为城乡商品流通领域中的一支劲旅,对搞好山区商品流通,推进经济发展,沟通城乡联系,增加农民收入,尽快脱贫,繁荣少数民族经济,有着重要意义。他们以城市为对象,集市为舞台,村寨为基础,开展贩运活动。一般在经济较为发达,交通较为方便的集镇附近农村发展较快。据1986年统计分析(11、12月系分析数)贩运农村产品成交量达992万公斤,成交额560万元(不包括农民直接出售部份),成交额比去年上升20%。“贩子”的农副产品成交额占全县农副产品成交总额的41.8%,占全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21.7%。其中通过各个渠道贩运出县、出省的农副产品成交量有585万公斤,成交额有308万元,分别占全县农副产品贩运成交量和成交额的59%和55%,由于“贩子”的不断涌现,近两年来,这个边远少数民族山区的农副产品商品,尤其是鲜活商品,很少出现过积压现象。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