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国汽车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微观测量
引用本文:叶珊瑚,韩永辉,邹建华.中国汽车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微观测量[J].南方经济,2014(1):61-76.
作者姓名:叶珊瑚  韩永辉  邹建华
作者单位:[1]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510623 [2]中山大学岭南学院,510275
基金项目:本文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批准号:710031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批准号7130306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批准号:09YJC790268)、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编号:GDl3YYJ04)的支持,感谢匿名审稿人的建议,文责自负.
摘    要:判断我国汽车产业“以市场换技术”策略成效如何,可以通过对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量予以回答。为了克服传统(宏观)方法估计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不足,本文从微观角度,利用汽车企业数据完成了对汽车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量,并通过面板固定效应法、Olley&Pakes法与Levinsohn&Petrin法等多种方法的横向比较,得出较为一致的结论。结果显示,1999—2007年我国汽车行业整体全要素生产率明显提升,细分为各控股类型、各子行业研究亦是如此;国有控股汽车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整体低于非国有控股汽车企业,但由于上升较快,逐步与非国有控股企业趋同。由此说明,“以市场换技术”策略已取得实效,汽车产业正从“引进-吸收-消化”向“创新-超越”转型,继续加强技术研发,构筑中国汽车国际竞争力成为产业发展的主要路径。

关 键 词:汽车产业  全要素生产率  工业企业数据库  微观计量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