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城中村改造中的“搭便车”行为——基于集体行动理论视角分析
作者单位:;1.贵州大学
摘    要:集体行动理论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自始至终存在于人类社会,集体行动现象的出现伴随着单个个体无法实现公共物品供给的合作问题及公共秩序混沌无序、公共组织效率缺失等问题。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中包括了众多的理论假设,其中"搭便车"行为是指在集团中,个人不付成本或付出极少的成本而坐享集团之利。随着社会城市化的飞速发展,城市边缘的村庄在城市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由地缘村庄转变成重要的城市生活场所,"城中村"便应运而生。文章运用"搭便车"理论来解释部分城中村改造过程中个体农民存在消极、冷漠以及坐享集体之利的现象,如在城中村改造中,政府、开发商、农民集体三个相关利益主体分别发挥了自己的作用,"搭便车"现象主要指三者博弈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民群体中不付出成本或付出极少的成本而坐享集团之利的个体。文章运用全新的视角,基于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来分析城中村改造中存在的"搭便车"行为,并探索其深层次的原因,目的是为了指出城中村当前面临困境与出路。

关 键 词:城中村  城中村改造  集体行动理论  “搭便车”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