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现实与未来的思索:富人是否一定比穷人更讲信用?
引用本文:曾康霖.现实与未来的思索:富人是否一定比穷人更讲信用?[J].中国金融,2006(7):71-71.
作者姓名:曾康霖
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 教授
摘    要:应当说处于社会中的人都是具有信用素质的,“人无信不立,事无信不成”。在国内学界的讨论中,有人1r引用古人的两句话“无恒产者无恒心”、“无恒心者无信用”(笔者也引用过)来佐证信用制度的建设必须建立在产权明晰的基础上。明晰产权有利于信用制度的建立是无疑的,但这样的佐证会使人产生误解.似乎只有有产者才讲信用。其实,这是对古人遗训的片面理解。据古籍记载,孟子曾说过:“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关 键 词:信用素质  穷人  定比  富人  信用制度  产权明晰  明晰产权  古籍记载  恒心  恒产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