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清末时期的过炉银危机与制度调整
摘    要:营口"过炉银"这一货币制度大体形成于19世纪七八十年代,并在世纪末之前维持了稳定运行。由于营口是晚清时期东北贸易的主要港口,因此过炉银也成为当时东北的主要贸易货币,它不仅很好地适应了东北地区季节性极强的贸易特点,也为以营口港为核心的东北贸易提供了良好的货币市场基础。但进入20世纪,随着日俄军事和金融势力的侵入,以及官方的介入和干预,东北经济和贸易遭受了一系列外部冲击和商业危机,营口过炉银在应对外部冲击和信用危机的过程中,经历了从过炉现银制度、"卯色"交易到支票转账制度;从中断决算、不完全决算到公定价决算、"卯色"决算;从宝银、小洋、上海汇水到各种纸币的定价。过炉银的经营也从完全依附于商业贸易的商号,逐渐转变为具有近代商业银行性质的金融机构。清末时期,既是过炉银危机频发和发展的转折时期,也是其制度设计最为复杂,运行机能和市场覆盖范围最为兴盛的一个历史时期。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