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方大MBO后的冷思考
引用本文:邓成芳.方大MBO后的冷思考[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4(10):32-33.
作者姓名:邓成芳
摘    要:直面中国的MBO热。在中国,MBO(管理层收购)发展时间很短,其中上市公司的MBO历程更是只有短短几年的时间。如果从股权变更的实质来看,最先出现MBO身影的上市公司应该是大众科创(1997年3月)。当时,MBO还是一个令人回避的字眼,因此,大众采用了过渡的手段,借助职工持股会成功实现对企业的控制。2000年4月开始的粤美MBO可以说是我国上市公司正式实现MBO的首例,随后宇通客车、方大(曾名为“深方大”)等公司也进行了MBO,但真正实施的并不多。2002年10月,中国证监会颁布《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其中对收购方为企业管理层的情况作出了相应规定,被认为是政府对MBO的首肯。MBO的热潮随之到来,比较有代表性的成功案例包括永鼎光缆、全兴股份、特变电工、鄂尔多斯、胜利股份,等等。与此同时,理论界和媒体也频频研讨,积极参与,MBO的讨论一时成为热门话题。有的媒体甚至大胆预言:“2003年将是中国企业的MBO年”。然而仅仅半年之后,财政部又叫停了MBO。

关 键 词:MBO  管理层收购  方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建材企业  上市公司  中国  融资问题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