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解读我国的“三农”问题
引用本文:马继迁,沈有禄.解读我国的“三农”问题[J].商场现代化,2006(9):285-286.
作者姓名:马继迁  沈有禄
摘    要:一、中国"三农"问题产生的历史背景 "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新世纪初,"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决定我国现代化成败的瓶颈问题.从世界上已经实现了现代化的发达国家的发展历史来看,发达国家一开始都是从农村进行积累,运用各种手段把大量的资金、粮食和农产品工业原料转移到城镇,办企业修工厂,进而实现工业化.与此同时,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也随之转移到了城镇,成为城镇居民,城市化也就发展起来了.所以,"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城市化是同步的,是同一个过程.工业化实现后,积累了大量财富,然后反哺农业,推动农业也实现了现代化."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由于给农业生产以各种补贴,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价格,农民富裕了起来,基本上达到了城市职工的收入水平,农民问题也就随之而解决了.待工业化、城市化到达一定水平后,国家财政就向农村倾斜,向农村大量投资,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这样农村也现代化起来了.逐渐地城乡差别也消失了,工农一体化、城乡一体化也得以实现.这样农村问题也解决了.从这些发达国家的建设历史看,其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是同一过程.在他们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农业问题首先得到了解决,进而农村、农民问题也随之解决了,没有出现中国这样的"三农"问题.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