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社会网络对贫困地区农户信贷违约风险的影响:抑制还是激励?北大核心CSSCI
引用本文:李庆海,孙光林,何婧.社会网络对贫困地区农户信贷违约风险的影响:抑制还是激励?北大核心CSSCI[J].中国农村观察,2018(5):45-66.
作者姓名:李庆海  孙光林  何婧
作者单位:1.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2.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3.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新型城镇化中失地农民融资困境的形成;现状与治理研究"(项目号:7150311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多元信息传递视角下互联网金融对缓解农户信贷约束的影响及对策优化"(项目号:71603259);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项目的资助
摘    要:本文利用2016年新疆农户调查数据,将农户信贷过程划分为信贷需求、信贷可得性和信贷违约三个阶段,通过构建三阶段联立Probit模型,识别了贫困地区农户信贷违约的影响因素。本文揭示了社会网络不仅仅影响农户的信贷需求、信贷可得性和信贷获取渠道,还通过影响农户的信贷履约行为,最终影响贫困地区农户的信贷风险,且不同类型社会网络的影响存在差异。研究表明,拥有较多个体性社会网络虽然有助于提高农户的还款能力,但会降低农户的还款意愿,降低履约率,增强信贷风险;拥有较多团体性社会网络的农户具有更强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会提高履约率,降低信贷风险。个体性和团体性社会网络对信贷风险的作用还受到信用环境的影响。因此,要发展商业可持续的农村普惠金融,降低农户信贷风险,在区分不同类型社会网络影响的基础上,促进农村信用环境建设,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关 键 词:信贷违约风险  社会网络  三阶段联立Probit模型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