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古代的“中医”
引用本文:刘洪清.古代的“中医”[J].中国社会保障,2015(2):66.
作者姓名:刘洪清
摘    要:"中医"二字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经方》,其云:"以热益热,以寒增寒,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故谚云,有病不治,常得中医。""中医"这个名词真正出现是在鸦片战争前后。当时,东印度公司的西医为区别中西医,给中国医学起名为"中医"。1936年,国民党政府制定的《中医条例》正式法定了"中医"的概念。古代中医既有"汉医""国医"等多种称谓,更有"歧黄""青囊""杏林""悬壶"等代称。第一代称是"歧黄"。这个名字来源于《黄帝内经》。因其是黄帝与歧伯(炎帝神农至黄帝

关 键 词:歧黄  汉书·艺文志  杏林  炎帝神农  歧伯  中国医学  二字  东印度公司  董奉  青囊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