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国市域数字经济发展对减污降碳协同的促进效应及其空间分异
引用本文:李俊明,魏雯琪,张鹏,韩秀兰,杨怡雪,薛婧,于一鸣.中国市域数字经济发展对减污降碳协同的促进效应及其空间分异[J].经济地理,2023(12):169-180.
作者姓名:李俊明  魏雯琪  张鹏  韩秀兰  杨怡雪  薛婧  于一鸣
作者单位:1. 山西财经大学统计学院;2. 杜克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2BTJ029);
摘    要:数字经济正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的总抓手。文章基于2013—2020年CO2与四类典型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强度数据,采用时空动态熵值法测度同期中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市域数字经济发展(DED)水平,提出并运用贝叶斯时空因果森林模型,研究本地和空间邻接周边市域DED(周边WDED)对本地市域减污降碳协同效应(CPCR)的促进效应及其空间分异。结果表明:(1)中国市域DED和CPCR均呈增长趋势和“西低东高”的空间分布格局。(2)本地DED和周边WDED对本地CPCR的促进效应分别呈“对数函数”型和“S函数”型特征。(3)本地DED促进效应的空间分布符合以“胡焕庸线”为界的“西高东低”空间结构,周边WDED促进效应在西部区域和沿海地区较低,而高值区域主要分布在西南和北方地区。为促进减污降碳协同,需要在多个层面加强对数字经济的支持和优化,包括强化区域平衡、关注空间溢出效应、增强区域发达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等。

关 键 词:数字经济  减污降碳  贝叶斯时空因果森林模型  胡焕庸线  创新能力  产业结构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