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基于现实与虚拟流视角下的东北地区城市空间网络特征
引用本文:初楠臣,吴相利,张平宇,张鹏.基于现实与虚拟流视角下的东北地区城市空间网络特征[J].经济地理,2022(5):66-74.
作者姓名:初楠臣  吴相利  张平宇  张鹏
作者单位:1. 哈尔滨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2.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3.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01165、42071162);;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21JLC201);;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21M693817);;黑龙江省博士后资助项目(LBH-Z21067);
摘    要:在“东北地区再振兴”背景下,研究现实与虚拟流视角下的东北地区城市空间网络特征对于认识和重塑东北地区经济社会空间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经济、普列、高铁、信息等联系强度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指标探讨东北地区城际多维要素流强度和城市空间网络特征,结果表明:(1)东北地区城市具备空间网络化发展规模,形成以沈阳、哈尔滨、长春、大连为核心,吉林、鞍山、齐齐哈尔为副核心,哈尔滨—大连一轴,辽宁省子群、吉林省子群、黑龙江省西部子群、黑龙江省东部子群、赤峰—通辽、乌兰浩特—白城、伊春—黑河等关系对的“四核、三副、一轴、七群”空间结构。(2)多维要素流影响下的辽中南城市群一体化态势比哈长城市群强烈,沈阳、哈尔滨、长春、大连的流量最强,哈尔滨省内联系对象为齐齐哈尔、大庆,长春省内联系对象为吉林,沈阳省内联系对象为大连、本溪、丹东,大连省内联系对象为沈阳、丹东、营口。(3)东北地区“T”型轴带有向哈(尔滨)大(连)单轴发展的趋势,综合流呈沿哈大轴带向东西两侧衰减的“核心—边缘”格局。其中经济流呈辽宁省向吉林省,继而向黑龙江省与蒙东区由南至北的衰减格局;普列流呈以哈大与滨洲铁路为轴带,并向两侧弱化的空间格局;高铁流...

关 键 词:要素流  城际联系  社会网络分析  空间格局  东北地区  辽中南城市群  发展轴带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