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我国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若干政策的客观依据问题
引用本文:孙晓邨,萧鸿麟,曹锡光.我国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若干政策的客观依据问题[J].经济研究,1955(1).
作者姓名:孙晓邨  萧鸿麟  曹锡光
摘    要:一我国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中国革命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产生的。由于中国人民要挣脱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加在他们身上的枷锁,因而中国革命的性质不能不是反帝反封建,以达到改变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然而中国革命是发生在无产阶级登上世界政治舞台的帝国主义时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中所产生的资产阶级是软弱的,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不可能由资产阶级领导取得胜利,以建立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走资本主义的道路。事实已经证明,中国人民只是在工人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战胜了帝国主义和本国反动派的联合力量,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但是,中国社会不可能停滞在这个阶段,它要继续向前发展。向那一条道路发展呢?要走资本主义的道路,“就势必要同帝国主义国家联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