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太康道情起源与发展状况
引用本文:张天印.太康道情起源与发展状况[J].魅力中国,2014(8):80-80.
作者姓名:张天印
作者单位:太康县道情艺术保护传承中心,河南太康475400
摘    要:一、太康道情的起源 道情始于明末清初,源于道教乐歌,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其特点是唱腔欢快流畅,唱词通俗易懂,吐字清晰,豫东曾流传“宁叫面发酸,也要听听太康道情班”。 道情戏为戏曲剧种,指流布于民间的说唱道情,在不同地区与当地戏曲艺术相结合,进而发展形成了各地的戏曲道情。有的地方称道情为渔鼓或竹琴。太康道情是河南地方戏中一个稀有剧种,是由民间说唱艺术--道情(渔鼓)、鼓儿词、颖歌柳(又叫莺歌柳),吸收了越调、梆子戏的长处互相融合发展演变而成的一个戏曲剧种。

关 键 词:道情戏  太康  起源  民间说唱艺术  戏曲剧种  明末清初  戏曲艺术  发展演变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