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欠发达地区失地农民生计方式对生计资本变化的响应*——以兰州市安宁区为例
作者姓名:杨琨  刘鹏飞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甘肃兰州730000;兰州城市学院商学院,甘肃兰州730070;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兰州城市学院商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精准扶贫政策对西部贫困地区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研究”(17BJY133); 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进程研究——基于内部耦合的视角”(YB 111); 兰州城市学院青年教师科研资助项目“西部欠发达地区城市新区失地农民市民化问题研究”(LZCU QN2018 18)
摘    要:[目的]明确失地农民生计方式选择对生计资本变化的响应,对于制定有效的扶持政策、实现精准扶贫、消除返贫隐患非常重要。[方法]基于参与式的农村评估法(PRA)获取的调查问卷,分析了当前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失地农民的主要生计方式以及影响其非农就业的主要因子,并进一步运用多项Logistic模型探讨失地农民职业分化对上述因子的响应。[结果](1)个体特征和人力资本差异不仅影响兰州安宁区失地农民就业水平,也显著影响职业分化。职业层次越高,失地农民转移就业概率对性别差异、教育程度、年龄及职业资格水平越敏感;(2)征地补偿转化形成的财产性收入及转移性收入对转移就业后各层次职业的就业水平都具有显著负向影响;(3)地理空间异质性对中低层次就业影响更显著。[结论]生计资本数量不仅影响失地农民生计方式能否向非农产业转移,同时影响其对较高层次职业的获取,进而影响其生计转型后的稳定性以及可持续性。

关 键 词:失地农民  生计方式  职业分化  欠发达地区  可持续生计
收稿时间:2018-12-04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