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公债”概念的生成及其在晚清民初的流播 |
| |
作者姓名: | 刘杰 |
| |
作者单位: |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南昌大学人文学院 |
| |
基金项目: |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近代中国债券市场研究(1898--1937)”(项目号:18CZS031);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12批特别资助“近代中国债券市场运行与变迁研究”(项目号:2019T120326);中国博士后基金第67批次面上项目(项目号:2020M671063)阶段性成果。;上海财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
| |
摘 要: | 中国古代曾有国家举债之事,但无论是从观念还是制度上看,都并非现代财政意义上的“公债”。经过相关人士的译介,现代财政意义上的“公债”概念渐为晚清社会所知晓。“公债”的词义亦经历了由古至今与中西交汇的转换与融合演进过程。“公债”概念形成与演进的过程,同时也是清廷财政变革的实践过程。甲午战后,朝野逐渐对公债举借背后所关涉的国家财政制度、债权关系、国家信用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讨论。晚清民初,现代意义的“公债”概念以及知识与制度体系逐步被塑造和建构起来。在国家财政制度剧烈转型之时,清廷亦展开了公债发行的艰难尝试与制度移植。
|
关 键 词: | 公债 晚清财政 制度移植 财政实践 |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