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古史·古代铜钱何以称『贯』
引用本文:陈阿泉.古史·古代铜钱何以称『贯』[J].中国粮食经济,2004(2):54-54.
作者姓名:陈阿泉
摘    要:"贯"即穿钱用的绳索,俗称"钱串".古代铜钱为携带和计算方便就用绳索穿起来,一千个方孔铜钱用绳索穿在一起,就是一贯."贯"字最早出现于青铜器铭文图版,其形象是两个"贝"串在一起."贯"作为计算铜钱的单位名称,大约出现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铜钱开始称文,一个铜钱称一文,千文为一贯.除宋代外(宋代将一贯定为770枚铜钱),贯在古代,又叫"一串"或"一吊".清代曾规定"一吊千钱,半吊五百."后来,人们形容那些说话做事不踏实,对知识技术一知半解,办事有始无终的人为"半吊子",就由此而来.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