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基于宜居性和承载力提升视角的高原过渡地带村庄布局优化——以青海省大通县为例
引用本文:何建华,闫成,李亚静,苏悦,贾宁.基于宜居性和承载力提升视角的高原过渡地带村庄布局优化——以青海省大通县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3,44(5):25-36.
作者姓名:何建华  闫成  李亚静  苏悦  贾宁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 430079
基金项目: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监管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KF-2020-05-036)
摘    要:目的]高原过渡地带农村地势复杂,资源环境承载力弱,生态保护与民生发展难以兼顾,制约着农村地区的发展空间。基于宜居性和承载力提升视角,科学合理优化村庄布局,对于生态脆弱地区高原宜居乡村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方法]文章构建乡村宜居性评价体系,运用K-均值聚类法对大通县村庄进行分类识别,运用状态空间法从生态系统、资源环境和基础设施3个维度测算村庄的综合承载力。结果](1)通过聚类重构形成由集聚提升村、示范引领村、潜力优化村、生态保护村和生态搬迁村组成的高原乡村体系;(2)大通县乡村宜居性整体适中,空间上呈现出由中部向西北部、关键节点中心向四周逐渐递减的趋势;(3)乡村承载力水平在空间上差异显著,中部、南部地区整体高于北部,其中集聚提升类村庄的综合承载力最高。结论]通过定性分析乡村宜居性和定量测算承载力,为不同类型村庄的人口、用地、产业规模等提出空间布局优化策略;基于最短路径与最优中心,引导搬迁村人口优先向周边可载的集聚提升村迁移,同步推进村庄迁建与发展,有利于形成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乡村发展新格局,保障乡村振兴发展。

关 键 词:宜居性评价  乡村承载力  村庄分类  布局优化  高原过渡带
收稿时间:2022/6/16 0:00:00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