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引用本文:温家宝.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J].宏观经济研究,2001(10):3-7,11.
作者姓名:温家宝
摘    要:1998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针对我国粮食总量出现阶段性供大于求、市场粮价下跌的情况,从保护农民利益、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大局出发,实施了以“三项政策、一项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各地和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中央的粮改精神,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坚持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较好地保护了农民利益。据统计,1998-2000粮食年度,国家粮食收购总量分别为1931亿斤、2561亿斤和2339亿斤,平均每年2277公斤。这对于防止市场价过度下跌,稳定农民收入,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起到了关键作用。二是在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的前提下,推动了农业和粮食生产结构的调整。1999年以来,通过不断完善政策结构的调整。1999年以来,通过 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如逐步缩小粮食收购保护价范围、实行优价、拓宽收购渠道,推进粮食产区和销区建立稳定的协作关系,使粮食主销区进一步发展效益农业,粮食主产区进一步发挥种粮优势,促进粮食区域布局调整和粮食品种优质化,有效地引导农业和粮食生产结构的2高速。三是增强了国家粮食调控能力,为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中央和省两级粮食储备体系不断完善,粮食市场不因自然灾害出现大的波动,始终保持稳定。这几年我们之所以能够有效抵御亚洲金融风波的冲击,成功地实行扩大内需的各项方针政策,在生态脆弱地区实施退耕还林(草),城镇低收入价层尤其是下岗职工的生活水平比较稳定,国有企业改革顺利进行,都是与我们有比较充足的粮食分不开的。四是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取得进展,初步扭转了企业大量亏损的局面。据对24个省(区、市)的调查统计,1998年以来国有粮食购销分流富余人员85.9万人,减员增效工作迈出较大步伐。1999年全国国有粮食购销比1998年减亏256亿元,2000年又比上年减亏18亿元。同时,粮食收购资金封闭管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保证粮食收购资金及时足额供应,从根本上解决了给农民“打白条”的问题,挤占挪用收购资金的现象也得到有效遏制。总起来看,前一时期的改革,对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符合我国国情的粮食流通体制进行了有益的,积极了丰富的经验,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了有利的条件。实践证明,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方针政策,是符合实际的,是完全正确的。如果没有“三项政策、一项改革”的实施,就不会有今天的好形势。

关 键 词:粮食流通体制  体制改革  中国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