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外贸易-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度与空间效应对比研究 ——基于长江经济带与次区域比较视角 |
| |
作者姓名: | 田泽 沈雨婷 任芳容 |
| |
作者单位: | 河海大学苏南经济研究所,常州,213022;河海大学苏南经济研究所,常州 213022;河海大学商学院,南京 211100 |
| |
基金项目: | 2019-05-02 基金项目:2019 年度江苏高校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 “江苏创建自主可控先进制造业体系的机制与实现路径研究” (项目编号:2019SJZDA055 ); 中央高校科研业务费 “ ‘一带一路’ 视角下非洲能源问题与中非可再生能源合作研究” (项目编号: 2019B3581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项目 “ ‘一带一路’ 背景下中非经贸合作区建设模式、 战略布局与路径 研究” (项目编号: 2018B32214)。 |
| |
摘 要: | 长江经济带建设是我国一项重大发展战略, 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将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战略支撑。 本文运用耦合模型分析和空间计量方法测算长江经济带与次区域 (非长江经济带) 对外贸易-经济-环境耦合协调水平, 以揭示我国区域间三元耦合协调水平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演化特征以及影响因素。 结果显示: 我国区域间对外贸易-经济-环境耦合协调水平整体处于中低度耦合协调水平, 长江经济带耦合协调水平明显高于非长江经济带区域, 其中东南地区耦合优势突出, 中、 西部地区年均耦合水平较低, 西南地区增速明显, 但东西差距拉大。 耦合协调水平整体呈 “N” 型发展的空间正向集聚关系, 低耦合集聚中心逐渐向西转移, 高耦合协调水平极在东南沿海不断增多并形成稳定集聚中心。 从驱动因素看, 长江经济带三系统耦合协调水平主要受到进出口总额和地区人均 GDP影响, 非长江 经济带则主要受进出口总额和第三产业增长影响。 为此, 本文提出长江经济带应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推动 区域联动式、 集聚式、 协同式发展对策。
|
关 键 词: | 长江经济带 耦合协调 空间集聚 高质量发展 空间回归模型 区域产业规划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工业技术经济》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工业技术经济》下载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