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分工、交易和市场化
引用本文:张曙光.分工、交易和市场化[J].南方经济,2014(11):93-99.
作者姓名:张曙光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100045
摘    要:本文考察了分工、交易与市场化的历史发展,概括了其在现实中的三种形态:全球企业、产业集群和传统产业的现代化,据以提出了两个需要进一步反思和探讨的理论问题:一是我们要建立什么样的市场经济?作者认为,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并取得了市场化改革的很大进展,但对于什么是市场和市场经济则有着不同看法和选择。国内主流观点一直把市场和市场经济看作是一种资源配置机制,而不是一种基本经济制度,所谓经济改革就是要用资源的市场配置代替计划配置。相对于在计划经济中引入市场机制,这无疑是一个重大突破和重大进步,但仍然没有揭示市场和市场经济的本质。与此相适应,在改革实践中把市场和市场经济当作一种工具、一种手段和一种方法,是典型的市场经济工具论,它造成了市场化改革的扭曲。市场不仅是交易的场所,而且是交易的关系,同时也是交易的规则和制度。市场经济是一种基本经济形态,它有自己的法权体系、制度规则、道德基础和人文关怀。因此,市场和市场经济不仅是资源配置方式,而且首先是界定和保护产权的规则。二是为什么说现代化是市场化?文章辨析了现代化是工业化、西方化、资本主义化和市场化四个假设和命题,明确指出,把市场化仅仅看作是技术的现代化,会走上市场经济工具论的道路;把市场化理解为脱离技术和制度基础的民主化,也是一种简单的空想。既然市场和市场经济有自己的一套法律体系、制度规则、道德基础和文化理念,那么,市场化就意味着按照这样的思想理念建立、形成和实施相应的法权体系、制度规则和道德习俗。既然分工和交易是社会经济活动曲线的纵坐标和横坐标,那么,市场化就意味着全部社会经济生活的深刻质变和跃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把现代化界定?

关 键 词:分工  交易  市场化  现代化  市场经济  市场工具论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