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中国陆地边境带建设用地开发强度的时空分异及驱动机制研究
作者姓名:顾观海  吴彬  张文主  陆汝成  申文金  梁高都  庞彩萍  黄继鲜
作者单位:南宁师范大学自然资源与测绘学院,南宁师范大学自然资源与测绘学院,南宁师范大学自然资源与测绘学院,南宁师范大学自然资源与测绘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南宁师范大学自然资源与测绘学院,南宁师范大学自然资源与测绘学院,南宁师范大学自然资源与测绘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61043);广西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20FGL011);2019年度自然资源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程青年人才项目。
摘    要:研究目的:基于中国陆地边境带作为内陆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十四五”期间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区域的背景,探索边境地区建设用地开发强度的时空分异和驱动机制,为促进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与健康发展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半变异函数,Kriging插值法,普通最小二乘法,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研究结果:(1)中国陆地边境地区建设用地开发强度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格局,开发强度重心由东向西,自南向北迁移。(2)边境地区建设用地开发强度发展类型分布呈非均衡性,西北和北部边境地区整体上强度水平偏低,但增速较快;东北边境地区的强度水平偏低,增速缓和;西南边境的发展类型较为多样。(3)沿边地区的建设用地开发强度的空间异质性由经济、行政、交通、对外和自然条件等驱动力共同影响,但不同区域、不同时期的驱动力影响程度与作用方向存在差异,其中地缘经济、交通建设和优惠政策指数等对边疆城市土地开发的影响较为显著。研究结论:边境地区建设用地开发强度整体水平不高且分布不均,区域差异性显著,沿边地区应统筹多要素协调发展,提升互联互通能力,推动外贸内需共存的经济结构转型,同时加强建设用地利用管控,以提高边境地区建设用地开发强度的水平和质量。

关 键 词:中国陆地边境带;建设用地开发强度;时空分异;驱动机理;空间回归模型
收稿时间:2022-04-05
修稿时间:2022-07-13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土地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土地科学》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