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马克思的生产方式研判理论及现代经济意义
引用本文:孙世强,王辉,李光辉.马克思的生产方式研判理论及现代经济意义[J].当代经济研究,2009(9).
作者姓名:孙世强  王辉  李光辉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经济研究所;河南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项目:河南省政府招标资助项目(2009B204); 河南大学2008年度教学改革与质量工程项目“区域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并重价值取向的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摘    要: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是基于历史主义和结构主义两个维度,立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双向标准,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研判的。立足于历史主义维度的生产力标准,通过对生产的物质方式、生产的劳动组织方式、生产的社会方式、生产方式的现实基础四维研究,得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有其相对正义的一面,但立足于结构主义维度的生产关系标准,又彰显了其非正义的一面。马克思憧憬生产方式内在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要素的和谐,得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恶化的不可逆性而必须强力建立新型生产方式的理论推断。全像解读马克思生产方式研判理论,对现代生产方式合宜性问题、检验标准问题、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互适性问题、超经济条件如何保证生产方式合宜等问题都有重要意义。

关 键 词:生产方式  合宜性  互适性  人民大众标准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