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本土企业退出投资实战宝典
引用本文:田茂永.本土企业退出投资实战宝典[J].首席财务官,2007(6).
作者姓名:田茂永
摘    要:2007年5月23日,国内网络游戏巨头盛大(NASDAQ,SNDA)正式宣布,自今年5月起,已在公开市场出售余下持有总计200多万普通股的新浪所有剩余股份。此前盛大曾分别于去年11月及今年2月两次出售所持有的新浪股票。根据盛大2007年第一季度财报中披露的信息显示,加上盛大今年5月在公开市场出售所持新浪公司总计2118278股普通股,盛大三次减持新浪股票累计获得收入3.05亿美元,净收益7650万美元。作为当年最富争议的一桩互联网行业并购公案,盛大曾于2005年2月通过公开市场收购了新浪19.5%的股份,试图与新浪合并,但由于新浪管理层马上抛出的“毒丸计划”等反应激烈的对抗举措,加之盛大自身资金吃紧和业务转型等诸多原因,网络游戏狂人、盛大董事长陈天桥的这一野心勃勃的并购计划并未能顺利实施,只得退而求其次,做起了新浪的财务投资者。此后盛大于2006年11月8日,首批出售了370万股新浪股份,进账9900万美元。今年2月8日,盛大再次出售持有的新浪总计400万股普通股,进账约为1.29亿美元。两次抛售新浪股份使观察人士普遍认为,盛大已经放弃与新浪进行合并的考虑。陈天桥在减持新浪股票之初曾黯然表示,“曹国伟担任新浪CEO以来获得了众多股东的认可……新浪股票给投资者带来了丰厚的回报。”而股权争夺战中的胜者曹国伟也意味深长地客气了一番“,主要由于我们优秀业绩所带来的股票强势,乘机套现获取利润,盛大也从此变成了一个金融投资者。”不过,盛大的这次投资退出倒引出了一个比较有趣的话题。根据《首席财务官》杂志与部分国内资本运营机构合作进行的相关研究,我们发现本土企业的投资退出或资产剥离,其动机、形式、时机、内在构因等均较欧、美、日成熟市场有较大差异。为此,我们在总结了大量本土企业投资退出或资产剥离案例的同时,期望能尝试性地提出一套相对完善的思维模型,以供广大本土企业CFO在处理相应业务时进行参考。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