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农民消费的特殊性
引用本文:王小林.农民消费的特殊性[J].老区建设,2000(6).
作者姓名:王小林
摘    要:季节性。当前 ,农民的大项收入主要是出售农副产品尤其是卖粮所得。手中有钱后 ,自然消费随之扩大 ,特别是耐用消费品购买量大幅度增加。受传统习俗的影响 ,春节、端午、中秋“三节”尤其是春节前后以及四乡八邻的交流会(过去称“庙会”)农民花钱最集中。这两段时期是生活性消费(包括生活资料和旅游、娱乐、文教等服务性消费)的主要时段。随着时代进步 ,农村正普遍进行移风易俗 ,扩大元旦、春节、五一、国庆等现代的消费正逐渐成为农民时尚的选择。另外 ,秋后的冬闲期又是支出金额较大的建房、婚嫁、走亲访友的黄金季节 ,带来了建材、家电、家具、服装、礼品等的旺销。而在农忙时节 ,种子、化肥、农药、农机具等生产性消费占据着主流地位 ,大件生活用品的消费基本上停滞。趋同性。农民消费大多比较保守 ,从众心理突出 ,往往是别人买什么 ,自己也买什么 ,别人在哪儿买 ,自己也在哪儿买 ,别人买什么品牌 ,以什么价格成交 ,自己也如法泡制。以至一窝蜂争购认准了的同一品牌商品 ,不认货比三家之理 ,区域消费趋同现象十分普遍。这就决定了供应农村市场的商品要求有一定的成熟度 ,最好是城市市场的名牌 ,并增加针对农村市场的广告覆盖率和影响力 ,使农村潜...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