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农村金融机构改革效应分析——以邵阳市为例
引用本文:中国人民银行邵阳市中心支行课题组,尹侠,宋利亚.农村金融机构改革效应分析——以邵阳市为例[J].金融经济(湖南),2007(20).
作者姓名:中国人民银行邵阳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尹侠  宋利亚
摘    要:一、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已产生明显效应近20年的农村金融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初步建立了以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邮政储蓄为主体,民间融资为辅的农村金融机构组织体系和以存款、贷款、结算为主要业务的多功能的金融服务体系,不断适应和满足农村经济发展要求。(一)正面效应1.贷款的增长满足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需求从邵阳市2003-2006年农业总产值、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农村贷款的增长幅度情况看,贷款的增长促进了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图见1图1农)业总产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村贷款增长情况2.信贷投放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在不同的农村经济发展阶段,涉农金融机构的贷款投放突出了重点。上世纪80年代重点支持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乡镇企业、集体经济和个体工商业的发展,90年代开始特别是近几年把重点放在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突出对三农的支持,各种经济专业合作组织、特色产业、特色农业得到较快发展。到2006年末,全市各种经济合作组织1702个,初步形成了以粮油、豆制品、林木产品为主的加工产业,水果疏菜、药材种植为主的特色经济作物生产加工产业,牲猪家禽为主的养殖加工产业等具有邵阳特色的10个产业带,其中农产品规模加工企业...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