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浅谈董秀娟声腔艺术里的“情”
引用本文:吴宝福.浅谈董秀娟声腔艺术里的“情”[J].魅力中国,2014(20):105-105.
作者姓名:吴宝福
作者单位:郑州市曲剧团,河南郑州450000
摘    要:河南曲剧诞生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原大地,前身是“鼓子曲”,南阳大调曲子和洛阳小调曲子的结合体,由民间的“高跷曲”演变而来。“高跷曲”的唱腔曲牌来源于“大调曲子”,多是些短小、明快、易学易唱的小曲牌,如【阳调】、【剪剪花】、【满舟】、【银扭丝】、【渭调】、【茨儿山】等,这类曲牌旋律明亮、节奏活泼。但是曲剧诞生之时就伴随着中原大地多灾多难、内忧外患,从劳苦大众中土生土长的曲剧。蕴含着丰富的音乐曲牌,既可以表现人物欢快、愉悦的心情,也可以抒发人物悲痛、哀伤的思想感情,所以曲剧音乐家潘永长老师说:“曲剧音乐走两个极端:大喜,大悲”。

关 键 词:声腔艺术  “情”  河南曲剧  大调曲子  音乐家  二十年代  内忧外患  思想感情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