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明清广东粮食生产水平试探
引用本文:吴建新.明清广东粮食生产水平试探[J].中国农史,1990(4).
作者姓名:吴建新
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农史研究室
摘    要:本文首先叙述广东粮食供求的变化,说明广东从一余粮省份变为南方最大的缺粮省份,反映全省粮食生产总量不断减少与萎缩的过程。接着叙述了不同地区稻作技术发展的不平衡。明代在山地、丘陵地区还存在着粗放的稻作经营方式。清代稻作技术虽然有所发展,但仍有部分地区还保留比较粗放的稻作方式。明清时期只是在沿海平原稻作技术比较先进。由于广大山地、丘陵地区稻作技术比较落后,并不因双季稻普遍实行而使单位面积产量有大幅度提高。本文还从水利条件、生态环境变迁以及生产关系、农产品价格、农业劳动力状况、稻米替代品的情况,谈到制约广东稻米生产的因素。本文结论是:明中叶以后广东农业商品化过程中,山地、丘陵地带产粮区的粮食生产并没象沿海平原的经济作物那样充分发展,没能通过技术的、人力的集约来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米价低廉及稻米生产成本高又使种植面积不断下降,不能强化广东的粮食供应能力。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