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营业收入扣除后金额”指标研究:属性、问题及建议
作者姓名:马元驹  聂帆飞  黄冰冰
作者单位:1.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 中国人民大学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风险导向式企业经营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的评价视角”(项目编号:71572118);
摘    要:2021年末沪深证券交易所同时就“营业收入扣除”发布指南,要求ST公司和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的净利润为负值的公司,编制和披露营业收入扣除后金额项目的相关信息。编制和披露营业收入扣除后金额,是对已有营业收入指标进行的修正和补充,以便对上市公司持续经营能力进行多维度研判,防止“壳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规避退市,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营业收入扣除后金额”这一新口径收入的出现,为重新思考和研究会计领域包括收入在内的重要概念提供了新的视角。文章根据科创板28家披露了“营业收入扣除后金额”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了“营业收入扣除后金额”指标的属性,认为“营业收入扣除后金额”指标有以下四点不足:指标缺乏质的规定性、指标的效力低于其他收入指标效力、扣除项目分类存在逻辑瑕疵和指标的重要性不足。建议从会计专业的视角对收入的概念进一步讨论、规范和提炼,满足决策的信息需要。

关 键 词:营业收入扣除后金额  非经常性损益  指标属性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