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符号·语境·机制:《纽约时报》对“北京”的言说(2008-2022)
引用本文:蔺晨羿,赵楚楚,吴一帆.符号·语境·机制:《纽约时报》对“北京”的言说(2008-2022)[J].数据,2023(2):78-80.
作者姓名:蔺晨羿  赵楚楚  吴一帆
作者单位:1.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2. 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媒教育学院
基金项目:2022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基于海外社交媒体平台的“科技中国”形象传播调研与实践——以冬奥期间推特、油管上的“科技中国”热议为例”(编号:202210033052);
摘    要:对《纽约时报》(2008-2022)涉京报道进行网络文本分析发现,近十五年《纽约时报》涉京报道的政治色彩逐渐浓厚。尽管具体的报道议题不断变化,但《纽约时报》报道的意识形态色彩始终不变。在东西方文化差异和中美两国博弈的语境下,《纽约时报》生产出的“北京”是“他者”所想看到的北京。《纽约时报》在通过自然化和普遍化机制将“北京”塑造成一个单一的政治符号的同时,又隐蔽了意识形态,《纽约时报》塑造“北京”的过程本质上反映了中美意识形态的对立与冲突。

关 键 词:符号  《纽约时报》  北京形象  国际传播  意识形态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