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县域碳收支核算与碳综合补偿类型分区——以钱塘江流域为例
引用本文:孔凡斌,曹露丹,徐彩瑶.县域碳收支核算与碳综合补偿类型分区——以钱塘江流域为例[J].经济地理,2023(3):150-161.
作者姓名:孔凡斌  曹露丹  徐彩瑶
作者单位:1. 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2. 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3. 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Z22D01068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2071283);
摘    要:空间明晰化的碳综合补偿与管理类型分区对于建立能够体现碳汇价值的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至关重要。以钱塘江流域10个县(市、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碳收支核算体系分析钱塘江流域县域尺度碳收支时空演变格局及其碳收支平衡关系,运用考虑社会经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因素的综合评价方法,对钱塘江流域进行碳综合补偿与管理类型分区规划。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钱塘江流域碳排放量与碳吸收量总体不断增加。碳排放量呈现“西南低,东北高”的空间格局,碳吸收呈现“西南高,东北低”的空间格局。(2)2000—2020年钱塘江流域碳排放基尼系数平均值为0.60,碳排放经济贡献系数在0.86~1.03之间,碳生态承载系数在0.02~15.81之间。流域内县域单元之间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效率差距较大,碳供需错配现象比较严重。(3)2020年萧山区、余杭区和富阳区为碳综合补偿平衡区与低碳控制区,常山县、开化县、建德市和淳安县为碳综合补偿获补区与低碳优化区,临安区和桐庐县为碳综合补偿获补区与低碳控制区,杭州市市区为碳综合补偿支付区与低碳减排区。

关 键 词:碳收支  碳综合补偿分区  主体功能区  管理类型  县域  双碳目标  低碳转型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