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数字金融、创新弹性与工资收入差距
作者姓名:刘勇  白小滢  唐荣胜
作者单位:1.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3. 辽宁大学李安民经济研究院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金融科技影响系统性金融风险共振的内生机制、政策评估及对策研究”(批准号22BJY1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人才资源错配的形成、传导机制与政策研究:基于组织层级理论的视角”(批准号72373088);
摘    要:数字金融赋能科技创新是推动产业现代化的重要方式,但可能引起工资收入差距的扩大,给收入分配带来负面效应。数字金融降低金融参与成本,提高了创新企业家获得金融服务的密度,从而培育出更多的创新企业家。数字金融的高创新弹性导致其在长期倾向于提高现代部门全要素生产率和现代部门工资收入,从而引起工资收入差距扩大。本文在多部门生产中引入存在金融参与摩擦的金融供给侧,构建生产—金融供给侧内生增长模型,从供给侧渠道探讨数字金融的工资收入分配效应。理论分析发现,数字金融的工资收入分配性质与数字金融创新弹性相关:当创新弹性高于某一阈值时,数字金融发展会扩大工资收入差距,当低于该阈值时,则会缩小工资收入差距。模型校准结果发现,中国数字金融创新弹性约为0.45,高于其缩小工资收入差距的阈值,这解释了近年来随着中国数字金融发展,部门间工资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原因。平衡增长经济的转型动态性质的量化模拟发现,数字金融缩小工资收入差距仅有短期的普惠效应,而扩大工资收入差距则存在长期的不平等效应,可见,数字金融的负面收入分配效应需引起重视。本文对于共同富裕目标下数字金融发展模式的升级和金融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 键 词:数字金融  创新弹性  产业现代化  工资收入差距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