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大都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耕地多功能 ——基于“情境—结构—行为—结果”的分析
引用本文:周小平,申端帅,谷晓坤,李小天,张思露.大都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耕地多功能 ——基于“情境—结构—行为—结果”的分析[J].中国土地科学,2021,35(9):94-105.
作者姓名:周小平  申端帅  谷晓坤  李小天  张思露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上海市建设用地和土地整理事务中心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2074143,71673184);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重点课题“上海市国土空间整治调查与成效评估”(2020)。
摘    要:研究目的:剖析大都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如何影响耕地多功能的价值显化和优化配置,以期为实现耕地多功能供需平衡和推动耕地保护转型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探索性案例研究法、“情境—结构—行为—结果”政策过程分析法。研究结果:(1)情境层面。地方性、价值观和制度环境是探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耕地多功能两者影响关系的基础。(2)结构层面。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参与主体具有多元性和嵌入性,耕地多功能的价值显化是多元主体共建共享的结果,因此,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耕地多功能的互动过程本质上是多元主体的集体行动。(3)行为层面。借助低效建设用地减量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宅基地三权分置等政策工具,联动培育“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模式,推动耕地多功能价值发现和优化配置。(4)结果层面。耕地多功能与乡村土地利用多功能性之间存在“部分与整体”和“中心与外围”的逻辑关系,因此,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首先是通过促进乡村土地利用多功能性,增强耕地外援系统的多功能性,进而促进和稳固耕地系统的多功能性。研究结论:通过在大都市郊野空间内部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不断优化耕地本体环境及其外围环境,强化耕地与其外援系统之间的要素互动与交换,重构耕地多功能利用的外部环境,最终推动耕地多功能供给与外部多元需求的高效互动与匹配。

关 键 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耕地多功能  大都市  案例研究
收稿时间:2021/6/24 0:00:00
修稿时间:2021/8/18 0:00:00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土地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土地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