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赋能彝绣市场的内在机理与对策研究
引用本文:张姣玉.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赋能彝绣市场的内在机理与对策研究[J].中国物价,2024(2):109-112+117.
作者姓名:张姣玉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提升少数民族文化精品竞争能力研究”(17BMZ050);
摘    要:彝族刺绣自古以来便是彝族文化与日常生活深度交织的物质表征之一。新时代随着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即民族“三交”的持续深入加强,彝绣逐步实现了从传统文化产品向市场商品转变,进而在空间范围内实现了从偏远山村到现代都市的跃迁。本文从民族“三交”推动彝绣市场拓展的内在机理分析着手,在供给方面,企业家才能、劳动者素质技能在民族“三交”中不断提升,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在需求方面,消费者需求在民族“三交”中持续产生,增加消费粘性;在中介方面,政府构建民族“三交”的载体与平台,破除供给方与需求方链接的梗阻点。这在微观、宏观方面影响彝绣市场拓展,优化了彝绣供给结构、增强了消费者购买意愿、扩大了彝绣受众群体。彝绣不仅成为本民族和中华文化认同的文化载体,彝绣市场拓展也成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并促进文化产业大力发展的典型示范。

关 键 词:文化产业  供需结构  要素优化  多元一体  文化认同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