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国经济特区建立的理论背景及启示
引用本文:李红锦,李胜会.中国经济特区建立的理论背景及启示[J].特区经济,2010(8):13-14.
作者姓名:李红锦  李胜会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基金项目:广东省社科规划项目(09E-08); 广东省教育厅创新人才培养项目(WYM08083); 华工社科基金项目(x2jmN7090030)资助
摘    要:经济特区主要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中,为刺激经济发展而提供特殊政策和制度安排的行政区域。1980年,中国先后在东南沿海的广东和福建省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这是中国实施对外开放政策的产物。它最初是作为出口加工区而存在的,通过促进国内出口,吸引国外的资金和技术,以促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后来,逐渐发展成为综合性的经济特区,并通过在体制转轨和经济发展方面的成功实践,不仅使特区自身实现了经济的发展,而且促进了全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和现代化建设。本文主要对中国经济特区建立的理论背景进行分析,以使经济特区在新时期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 键 词:经济特区  理论背景  启示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