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我国居民消费不平等的影响
引用本文:齐红倩,刘倩含.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我国居民消费不平等的影响[J].经济问题探索,2022(10):161-172.
作者姓名:齐红倩  刘倩含
作者单位:1. 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2. 吉林大学商学与管理学院
摘    要:发展数字普惠金融解决居民消费不平等是实现我国共同富裕的一个手段。本文利用2015—2019年CHFS(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在对我国居民消费不平等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视角探讨其对居民消费不平等的影响。基准回归和RIF回归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整体上提高了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但现阶段却加剧了我国居民消费不平等;基于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居民消费不平等的传导机制检验我们发现,流动性约束机制和支付便利机制的不均衡与不完善是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加剧我国居民消费不平等的主要原因。因此,政府应协助通讯和互联网相关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基础设施建设,银行要有意识地将数字普惠金融资源向弱势群体和欠发达地区倾斜,通过缓解流动性约束和改善支付便利性来降低居民消费不平等。

关 键 词:数字普惠金融  居民消费不平等  RIF回归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