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魏晋南朝地主田庄经济在江淮地区开发中的积极作用
引用本文:阎万英.魏晋南朝地主田庄经济在江淮地区开发中的积极作用[J].中国农史,1988(4).
作者姓名:阎万英
作者单位:北京农业大学农史研究室
摘    要:魏晋南朝时期地主田庄经济在江淮地区的开发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地主田庄经济的兴盛与发展,是由于社会动乱,封建政权对土地与人民的控制能力、组织管理全国生产的能力大大削弱;大批流民与欲寻求保护的自耕农纷纷投靠士家大族,成为依附民,封建国家政治上实行九品中正制,巩固了士族地主政治与经济的特权;国家实行给客制、占田制等使士家大族荫庇人户合法化。这一系列因素都为地主田庄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地主田庄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江淮地区农田水利事业的兴修;开垦了大量荒地;推广水田耕、耙技术,使水田耕作趋于精细;推广嘉种,栽植绿肥,引种麦粟菽,提倡多熟种植;发展多种经营,改变了江南“无积聚而多贫”,“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的落后状态。地主田庄经济是与战乱时期发展生产的迫切要求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在地主田庄中,强化人身依附关系,用强制手段将劳动力组织于较大的生产集团中,以租佃方式为经营主体,有利于调动依附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较强的战斗性、割据性,对维持局部地区的生产起到积极作用。正是由于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才使江淮地区经济有相当进步与发展,为隋唐时期全国经济重心转移至南方奠定了基础。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