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马克思“劳动力转移理论”与“拉尼斯-费”模式的比较及其借鉴意义
引用本文:杨玉华.马克思“劳动力转移理论”与“拉尼斯-费”模式的比较及其借鉴意义[J].当代经济研究,2006(12):14-17.
作者姓名:杨玉华
作者单位:[1]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2]河南科技大学政治与社会学院,河南洛阳471003
摘    要:马克思“劳动力转移理论”与“拉尼斯-费”模式有着相同或相似的社会经济事实和内在的逻辑一致性:注重政府的推动作用、农业的基础地位;强调资本在劳动力转移与工业化过程中的主导力量;突出农村经济主体的二元作用和农业技术创新的特殊性。但作为产生于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理论,二者在不同的层面构筑了比较完善的关于欠发达经济劳动力转移理论。对于具有典型二元经济特征的中国,劳动力转移理论无疑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支撑起我国的长期经济高速发展,而且农村劳动力的可持续转移,在经济发展转型的今天,在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无疑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 键 词:马克思  劳动力转移理论  “拉尼斯-费”模式
文章编号:1005-2674(2006)12-0014-04
收稿时间:2006-09-30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