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存款竞争与银行风险承担 |
| |
作者姓名: | 郭品 沈悦 |
| |
作者单位: |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陕西西安,710061;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陕西西安,710061 |
| |
基金项目: | * 本文感谢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编号17ZDA147、19BJY259)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71673214、71373201)的资助。 |
| |
摘 要: | 本文通过构建纳入互联网金融的银行环形城市模型,推演了“互联网金融→存款结构/付息成本→银行风险承担”的传导机制。在此基础上,以2003-2016年我国83家商业银行为样本,建立多重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互联网金融发展经由恶化存款结构和抬高付息成本两种渠道显著加重了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其中,恶化存款结构效应的相对贡献为50%左右,抬高付息成本效应的相对贡献为35%左右;(2)相较于互联网渠道构筑业态,互联网支付结算、互联网资源配置和互联网财富管理业态对银行存款结构和付息成本的不利影响更为强烈;(3)相对于国有、大规模、低流动性和低资本充足率商业银行,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非国有、小规模、高流动性和高资本充足率商业银行的客户存款流失更快,平均付息成本上涨更多。
|
关 键 词: | 互联网金融 银行风险承担 存款结构 付息成本 多重中介效应模型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金融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金融研究》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