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潜在产出的综合测算及其政策含义 |
| |
作者姓名: | 徐忠 贾彦东 |
| |
作者单位: |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北京,100800;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北京,100800 |
| |
基金项目: | 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管理项目“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宏观视角与政策应对”(718500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金融体系的演化规律和变革管理”(7173300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专项项目“健全金融监管体系研究”(18VSJ07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金融网络结构下的中国系统风险模型构建”(71873140)阶段性成果。 |
| |
摘 要: | 本文分别利用生产函数法、状态空间模型、宏观计量经济模型及DSGE模型四种方法,对我国1993-2018年的潜在产出进行了估算,详细分析了其变动原因和政策含义,并给出未来10年的趋势预测。主要结论有:(1)1993-2018年我国潜在产出呈现出逐步放缓走势,平均增长率为9.4%,略低于9.5%的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其中,全要素生产率趋势平均增速为3.6%,资本投入平均增速为11.7%,劳动力投入平均增速为0.6%,对潜在产出增速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38.3%、58.3%和3.4%。(2)近年来潜在产出增速的趋势性放缓主要源于高投资并未形成有效资本,进而导致有效资本投入对潜在产出的拉动力持续走低。而投资专有技术进步放缓,投资调整成本上升,资本形成效率快速下降,是有效资本投入不足和潜在产出放缓的深层次原因。这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基础。(3)劳动力市场搜寻成本较高,供需结构不匹配,导致劳动的增长贡献率较低,我国的人口优势并未得到充分利用和有效发挥,进一步加剧了近年来潜在产出增速的趋势性放缓。(4)如果不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未来5-10年我国潜在产出平均增速仍将缓慢下降。与发达经济体相比,我国潜在产出增长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尤其在劳动投入方面。(5)政策上,应在平衡好短期需求与中长期改革目标基础上,以结构性改革为导向,完善劳动力市场,提高劳动力质量,降低就业主体的搜寻成本。着力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更加注重优化投资质量和结构,提高投资专有技术进步水平。
|
关 键 词: | 潜在产出 全要素生产率 投资专有技术进步 资本形成效率 DSGE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金融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金融研究》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