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国有企业资产流失的主要渠道原因及审计初探
摘    要: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企业赖以创造物质财富的必要条件。国有企业资产是全民共同所有的财产,是我国人民长期积累起来的共同财富,是国家的命根子,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济基础。要按照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充分发挥国有资产“能为国家提供未来经济效益”这一基本功能。但是,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不好,亏损严重,难于进行正常运转,严重制约了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由于在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国有资产管理的体制改革滞后,相继出现了国有资产流失、管理措施不力、漏洞大等一系列实际问题。为了监督好企业正确使用和有效利用国有资产,遏制国有资产流失,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1992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对国有企业的审计监督提出了明确要求:“考核企业资产保值、增值指标、对企业资产负债和损益情况进行审查和审计监督”。从而使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审计监督,成为对国有企业进行审计监督的核心内容,也是企业审计工作改革的新课题。在具体工作中,过去往往侧重于对企业经营成果的审计,而对赖以实现成果的直接物质承担者——企业资产的审计监督却十分薄弱。本文结合海西州企业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