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旅游地特色街区的"非地方化":制度脱嵌视角的解释
引用本文:孙九霞,黄秀波,王学基. 旅游地特色街区的"非地方化":制度脱嵌视角的解释[J]. 旅游学刊, 2017, 0(9): 24-33. DOI: 10.3969/j.issn.1002-5006.2017.09.008
作者姓名:孙九霞  黄秀波  王学基
作者单位:1.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广东广州510275;中山大学旅游休闲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275;2.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广东广州510275;中山大学旅游休闲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275;广东财经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广东广州510320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研究"(15ZDB11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社区参与旅游发展过程中的社会空间再生产:跨学科视野下的多案例实证研究"(41171124)
摘    要:旅游发展与地方性之间存在既融合又冲突的矛盾关系,旅游一方面依赖于独特的地方性而产生,同时又推动地方快速卷入现代化和全球化进程而逐渐消弭地方性,使得旅游地日趋表现出"无地方性".文章针对阳朔西街典型案例,采用观察、深度访谈、文本分析等方法,基于对地方性和无地方性相关理论的分析,探讨了旅游地特色街区的"非地方"过程与趋势,并从制度嵌入性的视角分析了旅游地特色街区出现"非地方化"的动因.结果表明:随着旅游发展条件的改变,西街的原有地方景观形态和空间功能发生嬗变,同质化的空间实践使得地方脱离了与本地历史和社会传统的联结,地方文化意义也发生流变,地方因此呈现"非地方"趋势;制度脱嵌可作为地方走向非地方的理论解释,正式制度脱嵌表征为政府管制缺位,非正式制度脱嵌表征为地方文化缺失,两者共同加速了西街的"非地方化".文章关注现代性和流动性背景下旅游特色街区所面临的"非地方"趋势,是对地方与非地方理论的实证补充,有助于加深对旅游与地方性之间关系的再认识,从而促进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

关 键 词:地方  非地方  制度脱嵌  旅游特色街区  阳朔西街

The De-localization Tendency of Tourism Streets: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Institutional Disembeddment
SUN Jiuxia,HUANG Xiubo,WANG Xueji. The De-localization Tendency of Tourism Streets: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Institutional Disembeddment[J]. Tourism Tribune, 2017, 0(9): 24-33. DOI: 10.3969/j.issn.1002-5006.2017.09.008
Authors:SUN Jiuxia  HUANG Xiubo  WANG Xueji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