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一宗贸易保护案例:看CIF为何不能称为“到岸价”?
引用本文:申风平,宋晶,孙永磊.一宗贸易保护案例:看CIF为何不能称为“到岸价”?[J].对外经贸实务,2009(10).
作者姓名:申风平  宋晶  孙永磊
作者单位:兰州理工大学
摘    要: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国际贸易中的CIF说成到岸价,甚至在一些正规媒体的文章中也不时出现这样的说法.如在报道中国大豆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时,常出现"中国大豆的离岸价(FOB)高于国外进口转基因大豆的到岸价(CIF)".这种不正确的理解,很容易引发合同双方产生纠纷.本文通过一起贸易保护的案例来分析,看CIF为何不能简单称为"到岸价"?

关 键 词:卖方  国际贸易  买方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  中国大豆  贸易保护  案例  到岸价  贸易术语  保战争险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